光熙門(광희문)
光熙門為朝鮮太祖5年(西元1396年)創建漢陽都城時,於東南側建成的小門,被列為四小門之一的南小門,並常被稱為水口門。雖然以距離來看,與清溪川流經之地建成的水口實際上與東大門較接近,離光熙門還有一段距離,但在獎忠壇公園至漢南洞的山坡上,另有過去修築的南小門,故為了便於區分,將之稱為水口門。此外,水口門實際上又與西側的西小門被當做屍軀門使用,都城內的葬禮行列在向東行進時,往往由此通過。
壬辰倭亂時,都城與宮殿皆遭到破壞,光熙門亦然。依肅宗時的記錄所載,南小門與光熙門的位置被混為一談,城門地基與軍營位置亦難以確認,可見都城遭嚴重破壞後,並未重新修築。於肅宗37年(西元1711年),都城重新修築完成後的次年,光熙門終於開始重建,水口門重砌,門樓也一併修築。由於水口門被嚴重破壞,石造建築需重新改建,因耗時甚久,將管轄西大門地區的衙門之木材搬至敦義門(西大門)建成門樓。當時城門修築完成後,究竟門樓於何時重建完成不得而知。但在肅宗45年(西元1719年),據史冊所載,當時代理政事的世子同意為光熙門題匾額並將之懸掛於門樓,而英祖時重建都城門樓,光熙門並未在重建名單之列。此外,約在西元1759年左右繪成的《都城圖》,依當時有無門樓的實際情形描繪,水口門的門樓亦被繪出。由此可以推定,光熙門的門樓於肅宗時即已重建完成。
在日據時期,因鋪設電車軌道而將城郭拆除,光熙門僅留下城門與城樓。在韓戰時,門樓再次遭到破壞,直到1975年,因城門位於道路正中央,被遷至原址南側15m處開始修復工程,並於1975年11月竣工。光熙門曾歷經許多歷史事件,仁祖2年(西元1624年)李适之亂發生後,李适即藉由此門逃出都城,而丙子胡亂(西元1636年)時,君王仁祖亦自此門退往南漢山城。朝鮮時代日本的使臣自玉水洞豆毛浦渡口渡過漢江,亦是經由光熙門前往位於仁峴洞的日本使臣專用驛館東平館。光熙門的城門與首爾城郭的其他小門相同,皆採用長方形的武沙石作為城樓基石高高堆築,再於城門中間設置前後拱門與通道,最後再於其上建築門樓。
- 使用時間
- 24小時
- 假日
- 全年無休
- 停車
- 無
- 諮詢
-
景福宮 +82-2-3700-3900
光化門 +82-2-3700-3901
中區文化財管理組 +82-2-3396-5842
- Restrooms
- 無
- Admission Fees
- 免費
- Interpretation Services Offered
- 無
- Korean Info. Service
- 無
- 2024-12-26 一般
- 需注意
- 2024-12-27 一般
- 需注意
- 2024-12-28 差
- 不建議戶外活動
- 2024-12-29 差
- 不建議戶外活動
- 2024-12-30 一般
- 需注意
- 2024-12-31 一般
- 需注意
- 2025-01-01 差
- 不建議戶外活動
- 首次登記日期
- 2014-02-18 01:40
- 最後更新
- 2021-04-15 00:31
- 主頁
- http://www.junggu.seoul.kr/tour/
- 地址
- [04614] 首爾特別市中區退溪路344
-